季节变换,最近医院里的小病人明显增多,其中包括许多哮喘患儿。夏季是儿童哮喘的高发期,反复发作性喘息、胸闷、咳嗽乃至呼吸困难……
7月8日是“世界过敏日”。邓力教授提醒患儿家长,过敏季节,科学防治、长期治疗,方能改善哮喘症状。
PM2.5
成儿童哮喘发作原因之一
目前中国哮喘发病率约为3.4%,约700万儿童饱受哮喘困扰,且发病率不断上升。邓力教授指出,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病,它实际上是一种支气管慢性炎症性疾病——这种慢性炎症导致孩子的气管过分敏感,当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时,过分敏感的气管发生反应,就出现哮喘症状。发病原因可简单概括“内忧外患”——儿童本身特应性体质、遗传基因可谓“内忧”;而空气污染、食物致敏原、营养不均、饲养宠物等就是“外患”。
儿童哮喘并不是成人哮喘的“缩影”,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。据邓力教授介绍,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,具有不断发育、不断完善的动态特点,尤其是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,因此儿童气道病变在哮喘发病的早期是可逆的。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,抓住干预治疗的最佳黄金时机,采取积极、有效、对症的治疗措施,达到痊愈的目标是有可能的。
哮喘治疗有误区
但在哮喘患儿的治疗过程中,不少家长存在误区,邓力教授在门诊中就遇到过多个例子。
误区一是急于求成,一些家长建立过高的治疗预期,希望能短期见效,彻底根治,一旦听说需要持续治疗,就信心锐减,拒绝给孩子用药,转而相信“发育期会根除孩子现在的哮喘”这样的坊间传言。
误区二是抱着侥幸心理,对于一类病毒诱发的患儿,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感冒后的喘息和长期咳嗽,一些家长宁愿反复接受抗生素治疗,也不愿按照哮喘进行规范治疗。
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,家长应当在医生的建议下,明确治疗目标,建立理性预期,即尽可能减少发作和控制症状、尽可能保证正常的肺功能、保持正常的体力活动和运动。
坚持治疗 身心兼治
儿童哮喘有异于成人。邓力教授强调,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应坚持长期、持续、规范、个体化的治疗原则,控制治疗越早越好,并且需要“身心兼治”:即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儿童的制剂,进行长期的口服治疗,且不影响儿童的生长速度。
专家建议,在哮喘急性发作期,应快速缓解症状,如平喘、抗炎治疗;而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,则要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,如避免触发因素、抗炎、降低气道高反应性、防止气道重塑,并做好自我管理。
“目前,以顺尔宁为代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以抑制气道炎症,降低气管敏感性,减少病毒诱导的间歇性喘息。尤其适用于治疗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。更关键的是,安全性良好,不影响儿童的生长速率。”邓力教授特别强调,即使平时没有哮喘症状,孩子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急性哮喘发作,所以必须在没症状的时候继续坚持治疗。
此外,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巩固药物疗效的主要手段之一。有研究表明,哮喘患儿进行4个月每周3天以上,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的运动可以减少哮喘症状的发生、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。游泳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,有助于提高患儿机体的抗病能力。